發布時間:2022-03-02
蘆丁的藥理活性與結構關系
科學研究及臨床試驗證明: 蘆丁既可作為治療藥物, 又可作為保健品。蘆丁具有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脆性, 促進細胞增生和防止血細胞凝聚, 以及抗炎、抗過敏、利尿、解痙、鎮咳、降血脂等[ 29] 方面的作用。近年來, 我國醫學工作者對蘆丁在心腦血管方面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討, 研究了蘆丁在抗自由基活性、抗脂質過氧化、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方面 的作用及其與結構的關系, 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驗資料。
...
1、抗癌抗腫瘤
研究發現黃酮類化合物主要通過 3種途徑起抗癌抗腫瘤作用, 即抗自由基作用、直接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抗致癌因子等。黃酮類化合物抗癌、抗腫瘤藥理作用的構效關系 ( SAR )研究表 明: 黃酮抗癌抗腫瘤作用與其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有很大的關系, 而抗自由基作用強弱受其結構影響, 如 C 2, C 3位雙鍵酚羥基取代和羥基甲氧基取代模式, 以及 B 環上存在鄰二酚羥基, 都影響其抗癌效果。朱振勤等研究了 12種黃酮的構效關系, 發現羥基在 B環上比羥基在 A 環上具有更強的抗自由基能力; C 3位的羥基或配糖體也影響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
2、抗心腦血管疾病
蘆丁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 可以改善心肌平滑肌的收縮舒張功能, 其作用機制與黃酮類化合物調節平滑肌細胞膜外 Ca2+ 內流和細胞內 C a2+ 釋放有關。甲基黃酮醇胺鹽酸鹽 (MFA ) 前期研究表明: M FA 有抗實驗性心率失常、抗實驗性心肌梗塞和抗實驗性血栓形成的作用, 可以 抑制鉀鈣引起的兔主動脈條及平滑肌收縮 。
醫學研究發現, 自由基是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罪惡之源, 而黃酮類化合物是一種極強的自 由基清除劑。分子中心的、 不飽和吡喃酮是其構效關系的核心, 其中抑制磷酸二脂酶活性與其結構中的羰基和 A 環 C 5羥基有關。
3、抗炎鎮痛作用
抗炎實驗發現, 黃酮和黃烷酮 A 環的 C 5和 C 7位有甲氧基時, 顯示最強的抗炎活性; C 環的 C 2和 C 3位的雙鍵對活性并不重要, C 5 位上有羥基時活性明顯降低; C 環 C 3位甲氧基對活性無影響; B環上的甲氧基可使抗炎效果有中等程度的降低。黃酮類化合物親脂性可能是影響抗炎效果的主要因素, 因為親脂性對抑制脂氧化酶是必須的 。 Sartorl等通過 27種黃酮化合物抑制白細胞胰肽酶 E 和白明膠酶的試驗發現, 抑制白細胞胰肽酶 E活性對應 的結構是 C 3位為羥基或酰基、B 環上有2個羥基、并且 C 2、C 3位是雙鍵; 抑制白明膠酶的作用是由 A 環或 B環的 3個羥基決定的, 并且 C 3位的酰基是必需的。
4、抑菌抗病毒
研究表明: 黃酮類化合物在 C 5和 C 7位存在羥基, 同時 C 2和 C 3通過雙鍵連接, 就具有抑制 H IV 病毒的活性; 如果 B環上有鹵素取代, 就會增加此黃酮的毒性, 并且引起抗病毒活性降低 。
5、抗氧化抗衰老
已有實驗證明, 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如茶多酚、槲皮素、芹黃素、木犀草素、兒 茶素、蘆丁等。研究其構效關系時發現, 多羥基的黃酮類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比較強, 并且 C 5、C 7位酚羥基是其保持活性所必需的, 這兩處的酚羥基可與過渡金屬絡合; C 7位羥基 有較強的酸性時, 可以提高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神奇的蘆丁
蘆丁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化合物, 具有較強的藥理活性, 毒性低, 廣泛存在于植物中。隨著藥物化學和現代制劑技術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對蘆丁的研究, 對新資源的發現, 提取工藝的改進, 藥理研究的深度、廣度以及化學研究及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弄清構效關系的基礎上, 以此化合物為先導化合物來進行結構優化, 使其藥理作用更具有針對性和高效性。但 對蘆丁金屬絡合物的研究尚不夠深入。因此, 加強蘆丁金屬絡合物的研究, 確定蘆丁金屬絡合物的分子結構與空間構型, 有針對性地篩選金屬元素, 并與藥理學研究等有機結合起來, 可作為蘆丁藥物研究的方向。
來源:節選自王玉枝等《食療食補功效的重要物質:蘆丁》